內容目錄
★ 前言
Podcast第十二集的最後我們提到信長對比叡山放火,而「火燒比叡山」堪稱是一般人對信長所作所為的既定印象,也因為這個殘忍的事件,讓我們留下了「織田信長是個冷酷無情的魔王」的印象,只因比叡山延曆寺的作為惹信長不快,便像是被滅族一樣,不分男女老幼、不論是高僧或是普通人,甚至是嬰孩,都無一倖免的被燒死或是斬殺。

圖源:wikipedia
根據《信長公記》的記載,火燒比叡山造成了數千人死亡。另一本由日本戰國時代的公家、也就是所謂的朝廷官員的山科言繼他所寫的日記《言繼卿記》,則明確指出火燒比叡山造成3千到4千人死亡。但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的《日本史》中則寫說在這事件中死亡人數是約1千5百人。其實在許多流傳後世的古書籍中,對火燒比叡山這件事評價不一。但,這明明是一件慘絕人寰、造成無數無辜性命喪失、令人髮指的屠殺事件,為什麼大家會對這件事褒貶不一、而不是一面倒地指責呢?那,我們就開始今天的故事囉。
這集的一開始,我們先花一些時間來討論關於火燒比叡山這件事。這集我花了特別久的時間寫稿,超級難產 XD 關於火燒比叡山的討論,一直思考要用什麼方式或角度說給大家聽。希望以下的內容,可以增進大家對這個大事件的了解,也希望不至於是太枯燥乏味的內容啊 QQ
★ 時人對「火燒比叡山」的譴責
對於信長火燒比叡山的事,我們前面提過的當時的公卿山科言繼在他的日記《言繼卿記》中曾大力譴責這件事。他認為這是「佛法破滅」、「王法應當如何呢?」表達了他的不認同,認為這是目無王法的事。而當時朝廷的女官內侍的紀錄《御湯殿上日記》則寫下:「比叡山的焚燒事件從未發生。這對天下而言是一件令人擔憂的事,也難以用文字表達。」從字面上來看,可能會覺得內侍官到底在寫什麼,說火燒比叡山的事沒有發生,又說這件事難以用文字表達,這件事到底是有還是沒有?!當然是有,只是內侍官認為這件事太過可怕,筆墨無法形容。不過天皇和朝廷方面並未對這件事發表任何正式的言論。
當時,還有一個人大力譴責火燒比叡山這件事,那就是當時堪稱佛教代表的武田信玄。武田信玄於38歲時出家,不過這並不妨礙他的征戰之路。當時倖存的僧侶轉向武田信玄求助,武田信玄允諾將保護這些倖存者,並復興延曆寺。雖然這件事沒能實現,因為武田信玄於隔年病逝,織田信長終其一生都打壓延曆寺的復甦,一直到數十年後,倖存者和門徒不斷向後繼者豐臣秀吉請託,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獲得秀吉首肯,延曆寺因而得以重建,但那已經是在火燒比叡山13年後的事了,而且此番重建的限制,是延曆寺不得再設置僧兵。
其他對於火燒比叡山持反對態度的,還有我們上一集提過的信長的家臣佐久間信盛及武井夕庵等人。他們對信長勸諫時說到:「比叡山延曆寺自建成以來,已守護王城八百多年。即便是在這紛亂的時代,焚燒比叡山這佛門聖地也是前所未聞的事啊!」但當然,結局我們上一集說過,信長無視他們的勸阻,決意燒山。

圖源:wikipedia
★ 祝融之災前的比叡山延曆寺
當然,盛怒之下決定殺無赦的做法,不值得嘉許。但我們先把「究竟信長是不是真的出於憤怒而連帶犧牲這麼多無辜生命」的這件事放一邊,來看看當時比叡山延曆寺的狀況。
在信長火燒比叡山的前一年,有一份非常重要的珍貴史料《多聞院日記》,描述了當時比叡山僧侶的情景。《多聞院日記》是由奈良興福寺的多聞院院主多聞院英俊以及他的後繼弟子們寫成的日記,是非常珍貴的一手史料。
在這本《多聞院日記》中記載,在信長火燒比叡山的前一年,比叡山的僧侶們「修學怠慢,有如一座山崩壞一般的狀態」。而在火燒比叡山的兩個月前,多聞院英俊曾到比叡山延曆寺探訪,他在日記中寫下這樣的字句:「根本中堂只有兩、三盞燈光閃爍,整個殿堂和僧侶的住處都已經荒廢不堪,僧眾大多都下到山腳的坂本的城鎮中胡作非為,修行完全都荒廢掉了。周邊的寺廟也處於相同的狀態,真是令人感到悲傷啊。」如果這份日記記錄沒有造假,那當時比叡山的狀況,只能說是徒有虛名、荒誕不羈啊,僧侶們不但沒潛心修行,還六根不淨的到城鎮中過著亂七八糟的生活,放任山上的殿堂和居所荒廢,明明應該是當時的宗教大勢力,卻徒有空名,沒能有出家人應有的樣子,難怪惹人非議。
除了《多聞院日記》外,另一本描寫豐臣秀吉經歷的《太閣記》裡面則寫道:「破壞山門的人其實就是山門的一份子」,意思是,組織會敗壞,是因為內部成員的所作所為對組織造成了危害,意指比叡山延曆寺的名聲毀壞,原因不為了其他,其實就是本身僧侶們的自甘墮落所造成的。
★ 從考古探究「比叡山大火」
關於信長火燒比叡山的事,從前的人似乎褒貶不一,那麼,我們後世的研究,除了書本上文句的資料,還有什麼發現呢?事實上,後來考古學家發現,我們只能確定當時比叡山上的根本中堂和大講堂,的確被信長焚毀,火燒比叡山這件事是有的。
但,那真的是件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事件嗎?根據考古的發現,如果真的在當時曾發生那麼大規模的殺戮情形,考古時應該會出現大量的人骨遺骸。但卻沒有這方面的發現。反而在出土的文物中,有大量的平安時代的文物,平安時代比信長的時代還早5百年,也就是說,這些比信長時代還早的文物得以被保存下來,如果當時真的有大規模的燒山行動,這些文物應該早就付之一炬才對。
另外,考古學家也曾對當時僧侶居住的地方進行調查,卻找不到有火燒過的歷史痕跡。因此,目前考古學界大致認為,雖然沒有對整座比叡山進行調查,無法確定一切,但以現有資料看來,信長的火燒比叡山這件事確實發生過,但並沒有規模大到是焚燒整座山的程度,也沒有傳聞中的那種大屠殺的事情發生。當時比叡山上已經有很多建築荒廢了,信長可能只是放火燒毀了一些建築,接著襲擊山腳的坂本城鎮,在那屠殺了一些僧侶及僧兵。
──神奇吧?和我們以往的認知或是聽到的故事不太一樣吧?我自己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考古發現時也覺得有點衝擊。原來信長可能不是那麼霸道的恐怖魔王ㄟ!不知道大家在聽我們這系列的故事時,是否在逐漸更加了解信長的過程中,對他稍微改觀了呢?對我自己來說,我其實不是歷史專長的人,在這樣研讀、整理資料的過程中,我自己覺得似乎更可以貼近,並稍微理解織田信長這個人,以及他的作為。以往的電動、漫畫、或影視作品,為了更好的戲劇效果,多少會加油添醋,我們節目是希望能更貼近歷史一點,希望也能讓大家對織田信長、或往後我們介紹的人物和事件,有更真切的了解和感受喔!
★ 傳聞的可能來源
那麼話說回來,既然火燒比叡山這件事,可能不是像傳聞的那樣、那麼恐怖的屠殺事件,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傳聞或故事出現呢?
試想,假如是討厭信長、反對信長的人,當然會希望信長被描繪成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壞蛋,這樣就能更容易煽動其他人,拉攏更多人一起討厭或是一起對抗信長。當時從小地方崛起、成為掌控將軍、最接近權力核心的信長,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戰國時代,周圍有無數勢力緊盯著他,無時無刻不想找機會把信長拉下來,好輪到自己登上權力的巔峰。
這樣一想,便不難理解誇大版的火燒比叡山的故事,為何會廣為流傳了。像是火燒比叡山這件事,一向宗當時的當家顯如,雖然和延曆寺分屬佛教的不同教派,顯如是一向宗,延曆寺是天臺宗,不過同是佛教一家人,顯如因此罵信長這種燒神毀佛的行為,根本是「佛敵」,並更加用力號召一向一揆和信長做對。
不過,希望我們前面的說法不會誤導大家,其實目前沒有確切的證據顯示,誇大版的火燒比叡山的故事,一定就是反信長勢力散播出來的故事。這故事的源頭目前是不可考的,只是把這些資訊和史學家的推測和大家分享,事實的真相也許永遠沒辦法被應證,畢竟是距今4百多年前的事了,可惜我們沒辦法直接問問信長或當時的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只能把這樣兩面說法互相拉扯的情況,當作拼湊歷史真相過程中的醍醐味了吧!
★ 後世的評價與看法
就算被稱作是「佛敵」,後世的人們對信長火燒比叡山這件事,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現代有些歷史學家認為,信長的火燒比叡山,是對當時至高無上的權威──宗教勢力的挑戰,讓人們從宗教的束縛中解放的行動。也有一些人認為,信長因自我中心,當時位居權力核心,他所握有的實權甚至超越天皇,行事無所顧忌,他看不慣那些忘卻佛法的僧侶的荒誕行徑,因而給他們代表天意的制裁的鐵腕,顯見信長並沒有認為宗教勢力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
另外,雖然被稱為「佛敵」,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一位天臺宗的大僧正、也是延曆寺的長老小林隆彰曾表示:「即使沒有信長的鐵鎚,他們也必定會受到佛陀的制裁。火燒比叡山改變了僧侶的心態,陶醉於物慾、奉承權勢的僧侶離開了,致力於恢復開山祖師爺意志的僧侶,則勤奮努力著。他們改變了山上的規則,努力修行並精進自我」,還說「信長對於後世的僧侶來說,無疑是一位偉大的智者」。
起初,天臺宗內部對於小林隆彰的這番「信長恩人論」表示強烈反對,但小林隆彰堅持自己的理論,並在西元1994年豎立了紀念碑「元龜之兵亂殉難者鎮魂塚」,以紀念並弔唁火燒比叡山的受害者以及信長。此後,在每年的9月12日、也就是火燒比叡山發生的日期時,都會舉行追悼祈福的活動。目前在比叡山延曆寺中,東塔的區域內、國寶殿一旁,不甚起眼的鎮魂塚,仍靜靜的座落在庭院的一角,紀念並哀悼著這些過往逝去的人們。
★ 小結
這一篇我們花了好長的篇幅探討信長火燒比叡山,希望藉由上述的分析與討論,能讓大家有更多更深的理解


那麼,做了這麼多討論和解釋,現在,我們把時間拉回火燒比叡山的時候。事件之後,比叡山延曆寺的土地被信長沒收,並將這塊土地分別這次戰功卓越的五位將領:明智光秀、佐久間信盛、中川重政、柴田勝家和丹羽長秀。其中,明智光秀被賜予比叡山山腳的坂本町,明智光秀還在此處興建坂本城,作為自己的居城,使得往後這區的主導權,主要是在明智光秀的手上。
處理完比叡山後,信長要剷除另一個眼中釘──那個背叛他的淺井長政。信長是否順利征討淺井長政呢?這次是否會牽動朝倉義景呢?戰爭的情況又是如何呢?欲知詳情,請大家收聽第十三集Podcast囉。
下一集,武田信玄出兵上洛!!堪稱是信長最害怕的敵人、甲斐之虎武田信玄,彷彿山雨欲來之勢,帶著大軍前進三河,並一路往京都前進。為什麼武田信玄會選在此時出兵,他出兵的目的與企圖是什麼,而信長又該如何應對呢?我們下集再告訴你囉!或是大家可以去聽Podcast,那裡有最新的內容唷。
下一集 →〈武田信玄揮軍西進(上):西進困局 ─ 織田信長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