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聽到「織田信長」這個名字,你腦海中是否出現了一個精瘦的身影,留著細長的八字鬍,身上披著像是吸血鬼穿的斗篷,渾身霸氣外露,彷彿眼神就能殺人,自帶強大的魄力氣場。如果你曾接觸過日本戰國相關的電動或動漫作品,裡面的織田信長大概都長這個樣子。 但你有想過,堂堂一個日本戰國時代的霸主,形象怎麼會是穿著西式的斗篷呢?而且,你能想像,這樣一個帶給身邊家臣極大壓迫感的君主,在年輕時居然被鄉民叫做「大傻瓜」嗎?他是怎麼從一個「傻瓜」,變成後來不可一世的君王呢?那我們就開始今天的故事囉!

圖源:Adobe Stock
★ 織田信長之父 ─ 織田信秀
西元1534年、天文三年5月12日,尾張守護代(註1)的清洲織田大和守家三奉行之一的織田信秀,開心的抱起剛呱呱落地的嫡長子。看著自己擴張中的領地,信秀彷彿決心要為兒子打下將來的基礎,一刻也不得閒。
▼註一
守護代:「守護」原本是設置來用以掌控地方的地方官職,然而守護卻日漸坐大,把任職地視為是自己的領地,並向外擴張,於是,幕府為了更好的掌控守護,便要求守護要留駐京都,所以,當守護不在任職地時,便由「守護代」代為管理。簡單來說,守護代就是守護的代理人囉!
▲
他將撫育兒子的任務交付給家臣,自己持續用計,先拿下了今川家的那古野城、也就是今天的名古屋城,之後將城池交給家臣及年幼的嫡長子留守,自己另築他城作為居所。

圖源:いらすとや
一次次增加實力、擴張領地版圖,為嫡長子打下日後飛黃騰達的根基。這位在戰國時期展露頭角、實力甚至凌駕於主家之上、有著「尾張之虎」稱號的織田信秀,正是日後在群雄割據的戰國時期獨霸一方的霸主──織田信長的父親。可以說,織田信長能有日後的成就,除了他自己獨到的謀略外,也要感謝他爸留給他的勢力基礎。
★ 小織田信長 ─ 尾張大傻瓜
在爸爸管不到的地方自由自在成長的織田信長,以當時周圍的人的眼光看來,他有點「長歪了」。為什麼會這樣說呢?織田信長小時候的幼名,是「吉法師」,聽起來是個正正經經、又有點可愛的名號,但信長卻在少年到青年時期被大家戲稱為是「大草包」或「大傻瓜」。
他看似對學問毫無興趣,在教室坐不住,整天遊手好閒,和狐群狗黨在林野間遊蕩,堪稱是孩子王。不僅如此,他的穿著品味和當時的權貴大不相同,年輕時的信長喜歡身披虎衣和豹皮的半袴,用紅色和黃色的繩子,把頭髮綁成茶筅髷,腰間掛著打火石袋和葫蘆,配上朱紅色的刀鞘,走起路來鏗鏗鏘鏘的,就這樣在城鎮裡自由穿梭,每每都引人議論紛紛。

圖源:illustAC
──看到這裡,你不覺得年輕時的信長的形象,就像個山野間剽悍的獵人嗎?那個茶筅髷,就是把頭髮紮成一束後,放任後面的頭髮隨意澎成一團。另外,當時大部分的男性都用深色的線綁頭髮,信長卻是用紅色和黃色這麼鮮豔的顏色綁,真的是很特立獨行。
不過,從前日語中的「傻瓜」,不一定真的是笨蛋的意思,而是有浪蕩、無做為、舉止乖戾的意思。就是因為這樣,大家才覺得:城主的嫡長子怎麼長這樣啦?!
而且,據說信長還很調皮,常惹得居民生氣,生怕城主少爺一來,田裡又有什麼東西要被破壞掉了!信長會路過的時候順手摘個梨、拿個瓜吃,而且不但邊走邊吃、還會掛在別人肩膀上走路,吃沒吃相、走路也不好好走,就是個看起來很散漫的傢伙。對於優秀的城主織田信秀有這樣一個嫡長子,大家常感嘆如果這樣的人哪天繼承了城主的衣缽,那怎麼得了!
甚至,這樣的信長,連他媽媽都不喜歡。信長的母親土田御前曾多次向織田信秀進言,說兒子在大街上裝扮成女生、說人們都擔憂是由這樣的人繼承城主的位置,認為信長要是有弟弟勘十郎的一半好就好了,她就會承認信長為繼承人。
★ 小結
織田信長的父祖們雖不是一國之君,但憑藉著努力逐步掌握大權,特別是信長之父織田信秀,更是幫信長的統一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然而,小小年紀的信長就面臨繼承人之位不保的危機,追根究柢,是因為織田信長種種的特異行為,這也是他為什麼會被叫做「尾張大傻瓜」的原因。那麼後來,織田信秀有沒有更換繼承人呢?織田信長奇特乖張的行為後來是否有改變呢?我們將在下一篇〈吉法師的蛻變〉說給大家聽,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頁首大圖Image by illust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