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織田信秀的信賴
前一篇〈尾張大傻瓜〉提到小信長其實不受大多數臣民的喜愛與信任,連自己親生母親都建議直接更換繼承人。不過,信長的奔放不羈倒是絲毫不影響父親對他的信任。儘管當時織田家中有許多人對信長的未來感到擔憂,但信秀仍把信長視為是接班人。雖然信長的弟弟信行、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勘十郎,是個品行方正的好孩子,在家臣中備受讚譽,但信秀始終指定信長為嫡長子,絲毫沒有更動的意思。
★ 吉法師的老師─平手政秀
信秀其實不是對兒子的教育不聞不問,他指派家中老臣平手政秀做為兒子的導師。平手政秀處事沉穩妥當,對於信長的自由奔放也覺得有點頭大,但他還是認真教導信長,深信他有發展的潛力。信長雖然對枯燥的理論難以忍受,但政秀發覺信長仍有許多長才,例如除了游泳和騎馬外,信長對於打仗相關的事物都抱有高度的興趣。
這對身處紛亂的戰國而言,並不是件壞事。於是,政秀為信長額外聘請幾位老師,教他一些專門的學問,讓他向市川大介學習弓箭之術,橋本一巴學習鐵砲槍射之術,向平田三位學習兵法,也習得了一種叫做鷹狩的技術。

圖源:illustAC
所謂鷹狩 (たか‐がり) 是當時風靡一時的娛樂活動,是用馴養的老鷹協助狩獵的一種打獵方式。

圖源:いらすとや
不過在當時,一般貴族或武將進行鷹狩時,喜歡錦衣華服,還有一群隨從跟著,很講究排場。但我們與眾不同的織田信長,卻喜歡一個人穿著尋常百姓的粗衣粗布闖入山林中,到距離獵物很近的時候,再迅速放出停在手上的鷹,一舉擊中獵物。我想,看到這,大家應該已經很可以理解,織田信長從小就是一個這麼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人了吧!
在導師平手政秀的努力栽培下,雖然信長的言行舉止相較於一般人還是很不同,但搗蛋的狀況似乎比以前改進了不少,來自民間的抱怨也就逐漸減少了。
★ 成年禮─織田信長之名誕生
西元1546年、天文十五年,織田信長13歲時進行了元服儀式。所謂「元服」,就是男子的成人禮。一般來說男子20歲時會舉行成人禮,放棄幼名,改取一個中間名、還有一個大名,成為日後走入社會的正式稱呼。但戰國時期因戰爭頻仍,武士的孩子很年輕就要上戰場,所以通常都會提早進行元服禮。

圖源:いらすとや
織田信長元服時,捨棄了「吉法師」這個幼名,他的父親織田信秀將自己的中間名「三郎」賜給了信長,從此他就正式成為織田三郎信長了。──不過這裡要補充說明一下。照理說,元服前應該用幼名稱呼,但為了怕大家以為「那個吉法師是誰啊,我不是要來看織田信長的故事嗎?!」所以我前面就已經用信長來稱呼他了,但其實我們恐怖的信長,小時候是被叫做吉法師這樣一個可愛的名字呢!
★ 小結
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再次體認到信長之父織田信秀的重要性。如果不是父親的堅信,織田信長怎麼會有展露頭角的機會。當然,信長的師傅平手政秀也功不可沒,沒有他適度的引導與栽培,信長可能真的會「長歪」,淪為地痞之流。無論如何,吉法師順利元服為織田信長。而在元服後不久,信長就遇到人生中的好夥伴,他是誰呢?兩人又是如何相遇的呢?我們將在下回說給大家聽,請大家敬請期待囉。
下一篇 → 〈竹千代:信長託付後背的好夥伴 ─ 織田信長03〉